发布日期: | 2025.09.26 | 索引号: | 00062117-3-1410-2011-1111 |
发布机构: | 农业农村局 | 文号: | |
主题 词: | 农业、林业、水利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成安县2025年小麦播种技术意见
一、因地制宜,选好优良品种。要根据生态条件、地力、生产水平和生产中的表现,选择经过大面积生产实践检验,具有高产、稳产、节水、抗逆性强的品种,合理布局强筋、中强筋等优质品种。
二、提高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质量。种子处理是有效控制小麦茎基腐病、根腐病、纹枯病等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等的关键措施。可选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种衣剂或药剂进行包衣、拌种,避免白籽下地。
三、造好底墒,足墒播种。播前造墒用水量比播后浇蒙头水用水少,能够节约用水,还有利于出苗,不造成土壤板结、裂缝,所以提倡在整地前先浇水,待墒情适宜时再进行整地。除黏土地外,避免播后浇“蒙头水”。
四、精准科学配肥。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坚持“有机与无机、大量与中微量、底肥与追肥”合理配施的原则,一般高产地块每亩施用纯氮12—14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5—8公斤,氮肥50%底施、50%拔节期追施,磷钾肥底施为主,高产田可推广基施与拔节期适量追施结合。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有条件的可增施有机肥,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40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200公斤,提高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可以增加土壤生物菌量,活化土壤,增加土壤养分的利用效果。
五、精细整地,提高整地质量。以“碎、深、细、平、实”为标准,推广利用大型农机,配套运用耕旋耙压整地技术,突出抓好深耕镇压技术落实。粉碎秸秆。坚持实施秸秆还田,前茬成熟作物收获后,趁秸秆含水量较高时进行粉碎。深耕整地。选用适配农机具开展深耕深翻作业,起到改善耕层结构和降低病原菌、虫卵、杂草基数作用。深耕25厘米以上,而后进行耙压,破碎坷垃,沉实土壤。深耕每隔2—3年实施一次,其他年份可采用旋耕或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播种技术。
六、提高播种质量,精细播种。推广适期、适墒、适深、适量、适机“五适”播种。一是适期播种。播种过早会造成冬前旺长,冻害风险大。结合多年生产实践和今年气象预报,我县适播期掌握在10月10-20日。二是适墒播种。小麦播种最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5%左右,土壤“抓土成团、轻丢即散”是小麦播种的最佳墒情。三是适深播种。播种深度掌握在3~5厘米,避免播种过浅或者过深,对土壤过暄地块要先耙压后播种。四是适量播种。在适宜播期范围内,亩基本苗控制在20万~25万,晚于适播期的,每晚播1天,每亩增加1万基本苗。五是适机播种。示范推广高性能播前播后双镇压耙播一体复式小麦精量播种机,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六是播后适墒镇压。播种随种随压,沉实土壤、压碎坷垃,提高播种作业质量和土壤保墒能力。对于播种机自带镇压器效果不好的地块,在小麦播种后采用专门的镇压器镇压1—2遍。
2025年9月26日
成安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