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安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发布日期: 2025.06.30 索引号: 00062112-2-1411-2011-1030
发布机构: 统 计 局 文号:
主题 词: 其他 主题分类: 其他

成安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一号)

——成安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完成

                        

成安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630日)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22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冀政字202312号)、《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邯政字20232号)、《成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成政字202316号要求,成安县进行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3年12月31日,普查的时期资料为2023年度,普查对象是我县辖区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按照国务院河北省、邯郸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县各级普查办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经过广大普查人员两年来的艰辛努力以及所有普查对象的积极配合,成安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完成机构组建区域划分、人员选调、综合试点、宣传发动、单位清查、普查登记、审核验收、质量抽查、汇总评估等各项任务,取得重大成果和显著成效。

一、强组织领导

自我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筹备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经济普查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经济普查工作作出指示,县政府主管领导多次听取普查工作汇报,作出安排部署。2023年3月27日,成安县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担任组长的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21个部门组成,统筹组织协调全县经济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统计局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乡镇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组织实施原则,我县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关部门均建立普查办公室,为普查工作开展提供坚实有力的组织保障。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做到人员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参与普查工作的关部门积极主动履责,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强化信息共享,提供多方保障,共同推动普查顺利实施。

二、精准查家底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2024年1月1日至4月30日,全500余名普查人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对我县辖区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抽取的个体经营户,以及选中的投入产出调查单位逐一完成普查登记,根据普查对象的不同类别,相应采集其基本情况、组织结构、人员工资、财务状况、生产经营、能源生产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活动、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和数字化转型情况、数字经济活动、投入产出情况等有关数据。通过这次普查,全面调查了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摸清了各类单位基本情况,掌握了国民经济行业间经济联系,客观反映了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新进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成安高质量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信息支撑。

三、科学规范实施

按照坚持质量标准、坚持统分结合、坚持手段创新、坚持协作共享、坚持依法普查的基本原则,成安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总结以往普查经验,进一步优化方式方法,突出统筹、改革与创新,切实提高普查工作科学性、规范性。在方法运用上,采用先单位清查后普查登记方式,通过对我县辖区内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个体经营户进行地毯式清查,确保普查对象类型界定准确、普查单位不重不漏。在单位清查基础上,对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进行全面调查,对个体经营户进行抽样调查,对选中的投入产出调查单位同步开展投入产出调查。有关部门对本行业领域的普查对象进行调查。在技术手段上,使用全国统一、集成高效、安全可靠的普查数据采集处理平台,使用手持移动终端小程序采集基层普查数据,支持普查对象网络自主填报,推进投入产出调查电子统计台账应用,提高普查人员管理与培训信息化水平。通过这次普查,整合优化了统计调查项目,改进了统计制度方法,加强了重点领域统计监测,进一步夯实了统计基础,深化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向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统计工作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四、坚持依法普查

全县各级普查办和广大普查人员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严肃开展统计执法检查,认真履行独立调查、独立报告职责,依法保护普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和个人秘密。通过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质量岗位责任制和问题追溯机制,加大对普查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将普查工作中弄虚作假责任追究到底,切实维护普查队伍良好形象,提升普查政府公信力。

   保障数据质量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实行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普查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各级普查认真执行普查方案,选优配强普查队伍,多措并举开展培训指导,组织基层普查人员严格按照普查流程、质量标准进行数据采集与审核,确保源头数据质量。加强对普查数据的质量监测分析,坚持边普查、边审核、边检查,逐级做好数据审核验收,全面开展数据检查。

总体来看,成安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组织实施规范有序普查过程公开透明,全面摸清了全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能够真实反映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达到了预期目标。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全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5523个,与2018年末(2018年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相比,增长44.39%,从业人员59926人,增长21.9%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二号)

         ——单位基本情况

 

                         

成安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30日)

 

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情况、从业人员、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公布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2023年末,全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5523个,2018年末2018年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1698个,增长44.39%;产业活动单位6128个,增加1749个,增长39.94%(详见表2-1)。

 

2-1 单位数

 

单位数(个)

比重(%)

一、法人单位

5523

100

企业法人

4809

87.07

机关、事业法人

253

4.58

社会团体

35

0.63

其他法人

426

7.72

二、产业活动单位

6128

100

第二产业

2047

33.40

第三产业

4081

66.60

 

 

202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零售1247个,占22.57%;建筑1071个,占19.39%;制造业873个,占15.80%。(详见表2-2)。

 

2-2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

 

法人单位

数量(个)

比重(%)

合 计

5523

100

农、林、牧、渔业*

37

0.67

采矿业

3

0.05

制造业

873

15.81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4

0.25

建筑业

1071

19.39

批发和零售业

1247

22.5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33

4.22

住宿和餐饮业

63

1.14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25

2.26

金融业

2

0.04

房地产业

156

2.8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19

5.78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77

5.0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34

0.62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56

2.82

教育

263

4.76

卫生和社会工作

51

0.9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29

2.34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470

8.51

 

 

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59926人,比2018年末增加10750人,增长21.9%,其中女性从业人员23951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8275人,增加3836人,增长15.7%;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1651人,增加6914人,增长28.0%。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79903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36847人。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19322人,占32.2%;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业8879人,占14.8%建筑8472人,占14.1%。在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29300人,占36.7%;制造业14886人,占18.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0982人,占13.7%。(详见表2-3)。

 

2-3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

 

法人单位

从业人员

(人)

 

个体经营户

从业人员

(人)

 

其中:女性

其中:女性

合 计

59926

23951

79903

36847

农、林、牧、渔业*

188

58

3418

1146

采矿业

86

12

--

--

制造业

19322

6079

14886

11435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458

129

--

--

建筑业

8472

1506

7384

1276

批发和零售业

4710

2314

29300

1232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551

613

10982

3138

住宿和餐饮业

372

246

6505

4112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410

205

48

24

金融业

256

130

--

--

房地产业

1399

678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314

551

1542

55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177

478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831

922

186

93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666

352

4385

2234

教育

6140

4810

32

31

卫生和社会工作

2142

1460

1099

47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53

321

136

0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8879

3087

--

--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人数添加了上级反馈的金融行业人数,删除了人口司标记为1的单位人员。

 

 

三、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

2023年末,全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不含金融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33.46亿元,比2018年末增加299.65亿元,增长128.16%。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91.21亿元,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42.25亿元。

2023年末,全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不含金融业法人单位)合计333.14亿元,比2018年末增加208.50亿元,增长167.28%。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201.20亿元,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131.94亿元。

2023年,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不含金融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524.64亿元,比2018年增加116.04亿元,增长28.40%。其中,第二产业营业收入450.28亿元,第三产业营业收入74.36亿元(详见表2-4)。

 

2-4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法人单位

资产总计

(亿元)

法人单位

负债合计

(亿元)

企业法人

单位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533.46

333.14

524.64

农、林、牧、渔业*

0.72

0.05

0.46

采矿业

1.80

1.81

15.25

制造业

255.21

180.35

388.16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6.08

4.49

10.05

建筑业

28.12

14.55

36.82

批发和零售业

24.41

14.85

39.6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8.65

6.04

8.59

住宿和餐饮业

0.86

0.09

0.75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0.62

0.12

0.63

房地产业

134.84

100.80

10.8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09

3.08

3.2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6.92

1.87

6.3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25

0.38

0.84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0.53

0.08

0.83

教育

11.24

0.21

0.96

卫生和社会工作

0.71

0.48

0.68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23

0.05

0.56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46.18

3.84

--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单位数据。表中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表中不含金融业数据。

 

注释:

[1]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采矿业中的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2]单位的划分

法人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承担负债,并独立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或者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易)的组织。法人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负债和其他民事责任;

    (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者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其他法人等。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位于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或者组织的一部分。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者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2)相对独立地组织生产活动或经营活动;

    (3)能提供收入或者支出等相关资料。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三号)

          ——第二产业基本情况

 

                       

成安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30日)

 

 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工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 890个,比2018年末增长 5.2%;从业人员19866人,比2018年末增长-2.86 %。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 887个,占 99.66%;港澳台投资企业1个,占 0.11%;外商投资企业2 个,占0.22 %。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 19702人,占 99.17%;港澳台投资企业 149人,占 0.75%;外商投资企业15 人,占0.08 %(详见表3-1)。

 

3-1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890

19866

内资企业

887

19702

港澳台投资企业

1

149

外商投资企业

2

15

其他统计类别

--

--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 3个,制造业 873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4个,分别占0.34 %、98.09 %和 1.57%。在工业行业大类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企业法人单位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 22.81%、11.01 %和 9.78%。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采矿业86人,制造业 19325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458人,分别占 0.43%、 97.28%和 2.31%。在工业行业大类中,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 17.64%、 15.54%和 15.29%(详见表3-2)。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263.0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2.52 %;负债合计 186.65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 49.75%。

2023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413.46亿元,比2018年增长 1.19%(详见表3-3)。

 

3-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890

19866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

58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

0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

0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0

0

非金属矿采选业

0

0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2

28

其他采矿业

0

0

农副食品加工业

27

472

食品制造业

21

157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

10

烟草制品业

0

0

纺织业

63

1521

纺织服装、服饰业

33

500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11

80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5

24

家具制造业

18

124

造纸和纸制品业

18

114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6

25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18

396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11

77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49

742

医药制造业

3

29

化学纤维制造业

0

0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8

30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3

2519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7

3088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

31

金属制品业

87

3038

通用设备制造业

98

3503

专用设备制造业

71

1617

汽车制造业

7

171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

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7

369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

8

仪器仪表制造业

7

36

其他制造业

1

9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32

313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12

35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3

107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9

260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

91

 

 

3-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263.09

186.65

413.46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01

0.00

0.09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00

0.00

0.00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00

0.00

0.00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0.00

0.00

0.00

非金属矿采选业

0.00

0.00

0.00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1.79

1.80

15.16

其他采矿业

0.00

0.00

0.00

农副食品加工业

3.50

3.15

11.15

食品制造业

1.61

0.83

0.58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0.02

0.00

0.01

烟草制品业

0.00

0.00

0.00

纺织业

7.10

3.04

7.40

纺织服装、服饰业

1.25

1.00

0.87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0.02

0.00

0.10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0.02

0.02

0.04

家具制造业

0.23

0.11

0.25

造纸和纸制品业

0.76

0.09

0.23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0.01

0.00

0.02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1.21

0.67

0.78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1.96

1.05

1.38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6.68

3.35

9.62

医药制造业

0.11

0.01

0.48

化学纤维制造业

0.00

0.00

0.00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09

0.45

0.9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3.74

13.25

33.38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83.95

73.54

137.81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0.11

0.08

0.18

金属制品业

50.96

40.40

135.81

通用设备制造业

38.85

16.98

23.32

专用设备制造业

17.63

11.12

11.12

汽车制造业

1.53

1.38

0.48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0.06

0.08

0.07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56

0.50

1.03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0.06

0.00

0.02

仪器仪表制造业

0.02

0.01

0.10

其他制造业

0.00

0.00

0.01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10.10

9.23

10.87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0.07

0.01

0.13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0.78

0.01

0.46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5.28

4.48

9.44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0.02

0.00

0.14

 

    

(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详见表3-4

 

3-4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11039

2266.22

化学纤维

万吨

--

成品糖

万吨

--

卷烟

亿支

--

彩色电视机

万台

--

  其中:液晶电视机

万台

--

家用电冰箱

万台

--

房间空气调节器

--

粗钢

--

钢材

5613696

十种有色金属

--

  其中:精炼铜(电解铜)

万吨

--

原铝(电解铝)

万吨

--

水泥

524792

硫酸(折100%)

万吨

--

烧碱(折100%)

万吨

--

乙烯

万吨

--

化肥(折100%)

--

发电机组(发电设备)

万千瓦

--

汽车

万辆

--

  其中:新能源汽车

万辆

--

集成电路

亿块

--

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

万台

--

微型计算机设备

万台

--

工业机器人

--

服务机器人

万套

--

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

万平方米

--

充电桩

万个

--

 

 

(四)主要能源产品产量

    2023年,主要能源产品产量(详见表3-5)。

 

3-5 主要能源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原煤

亿吨

--

发电量

亿千瓦时

0.7

    其中:火力发电量

亿千瓦时

--

力发电量

亿千瓦时

--

力发电量

亿千瓦时

--

太阳能发电量

亿千瓦时

0.7

 

 

 二、建筑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1071 个,比2018年末增长329 %;从业人员8472 人,比2018年末增长109 %。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1070 个,占99.9%;港澳台投资企业1个;外商投资企业0个。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8470 人,占99.9%;港澳台投资企业2人;外商投资企业0人,(详见表3-6)。

 

3-6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1071

8472

内资企业

1070

8470

港澳台投资企业

1

2

外商投资企业

--

--

其他统计类别

--

--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房屋建筑业占46.8 %,土木工程建筑业占24.6 %,建筑安装业占9.3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19.3 %。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房屋建筑业46.6 %,土木工程建筑业占32.7 %,建筑安装业占8.1%,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12.6 %(详见表3-7)。

 

3-7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1071

8472

房屋建筑业

501

3945

土木工程建筑业

263

2771

建筑安装业

100

688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207

1068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8.12 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39.9 %;负债合计14.55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88.9 %。

2023年,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6.82 亿元,比2018年增长69.5 %(详见表3-8)。

 

3-8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28.12

14.55

36.82

房屋建筑业

16.34

9.32

22.69

土木工程建筑业

9.26

4.34

10.55

建筑安装业

1.11

0.42

1.45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1.41

0.47

2.13

 

注释:  

[1]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2]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四号)

       ——第三产业基本情况之一

 

                      

成安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30日)

 

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县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批发和零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1247个,从业人员4710人,分别比2018年末减少0.01%和0.12%。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占62.89%,零售业占37.11%。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67.70%,零售业占32.30%(详见表4-1)。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外商投资企业占0%。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外商投资企业占0%(详见表4-2)。

4-1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  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1247

4710

批发业

784

3189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24

111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90

314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77

237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34

155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14

90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390

1703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135

518

贸易经纪与代理

1

2

其他批发业

19

59

零售业

463

1521

综合零售

70

251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45

129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76

189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52

159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95

261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32

231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56

195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23

75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14

31

 

 

4-2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1247

4710

内资企业

1247

4710

港澳台投资企业

0

0

外商投资企业

0

0

其他统计类别

0

0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4.40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28.61%;负债合计14.85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9.59亿元(详见表4-3)。

 

4-3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万元)

负债合计

(万元)

营业收入

(万元)

合 计

244070.0

148506.6

395963.0

批发业

214433.5

140815.9

336615.5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16297.2

12789.1

16976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8619

691

10515.3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3055.9

210.1

6895.3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4147.1

1740.4

3506.7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16148.7

13727.7

10928.6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142999.4

97072.6

217809.3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22186.7

14264

67872.4

贸易经纪与代理

15

0

14.5

其他批发业

964.5

321.0

2097.4

零售业

29636.5

7690.7

59347.5

综合零售

3624.3

1124.2

10800.5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2363.3

350.4

4028.4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2406.7

65.0

4170.0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2124.1

422.9

4541.3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4089.5

91.2

9843.0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7218.1

3639.9

15211.0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3333.5

1100.2

7263.4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3907.1

891.0

2575.9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569.9

5.9

914

 

 

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231个,从业人员1305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8.33%和-29.38%(详见表4-4)。

 

4-4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231

1305

道路运输业

210

944

水上运输业

0

0

航空运输业

0

0

管道运输业

0

0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2

5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13

276

邮政业

6

80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详见表4-5)。

 

4-5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231

1305

内资企业

231

1305

港澳台投资企业

0

0

其他统计类别

0

0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86534.16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18.78%;负债合计60350.19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120.80%。

202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5888.05万元,比2018年增长5.58%(详见表4-6)。

 

4-6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万元)

负债合计

(万元)

营业收入

(万元)

合 计

86534.16

60350.19

85888.05

道路运输业

55083.63

36275.03

76216.32

水上运输业

0

0

0

航空运输业

0

0

0

管道运输业

0

0

0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92.00

0.00

94.00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30291.64

23068.20

8505.26

邮政业

1066.90

1006.96

1072.47

 

 

三、住宿和餐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63个,从业人员372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42.3%和264.7%。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住宿业占22.80%,餐饮业占77.2%。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住宿业占23.3%,餐饮业占76.7%(详见表4-7)。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其他企业占0%。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其他企业占0%。

 

4-7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63

372

住宿业

13

87

旅游饭店

1

1

一般旅馆

12

86

民宿服务

0

0

露营地服务

0

0

其他住宿业

0

0

餐饮业

50

285

正餐服务

45

266

快餐服务

1

3

饮料及冷饮服务

0

0

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

0

0

其他餐饮业

4

16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85783.1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51.87%;负债合计899.5万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506.2万元(详见表4-8)。

 

4-8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万元)

负债合计

(万元)

营业收入

(万元)

合 计

8578.1

899.5

7506.2

住宿业

5662.2

450.9

1163.1

旅游饭店

85.2

3.8

15.8

一般旅馆

5577.0

447.1

1147.3

民宿服务

0

0

0

其他住宿业

0

0

0

餐饮业

2916.5

448.6

6343.1

正餐服务

2826.6

448.6

5939.4

快餐服务

26.5

0

45.0

饮料及冷饮服务

0

0

0

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

0

0

0

其他餐饮业

63.5

0

358.7

 

 

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25个,从业人员410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95.31%和225.40%(详见表4-9)。

 

4-9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125

410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1

4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53

181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71

225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外商投资企业占0%。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外商投资企业占0%(详见表4-10)。

 

4-10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125

410

内资企业

125

410

港澳台投资企业

0

0

外商投资企业

0

0

其他统计类别

0

0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187.68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354.28%;负债合计1149.38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1573.04%。

2023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305.61万元,比2018年增长203.31%(详见表4-11)。

 

4-1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万元)

负债合计

(万元)

营业收入

(万元)

合 计

6187.68

1149.38

6305.61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73.00

0.00

15.90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4014.99

566.54

2224.04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99.69

582.85

4065.67

 

 

、房地产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156个,比2018年末增长64.21%。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40 个,物业管理企业74个,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39个,分别比2018年增长29.0 %、72.09%和95%。

2023年末,全县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399人,比2018年末增长100.14%。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 678,比2018年末增长69.5 %;物业管理企业547人,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149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39.91%和109.86%(详见表4-12)。

 

4-12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        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156

1399

房地产开发经营

40

678

物业管理

74

547

房地产中介服务

39

149

房地产租赁经营

3

25

其他房地产业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全县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34.84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599.43%。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06.74 亿元,物业管理企业0.48亿元,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27.6亿元,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60.3 %、156.41%和837.91%。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100.80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553.59%。

2023年,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82亿元,比2018年增长144.93%(详见表4-13)。

 

4-13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134.84

100.80

10.82

房地产开发经营

106.74

100.72

10.23

物业管理

0.48

0.02

0.34

房地产中介服务

27.60

0.06

0.22

房地产租赁经营

0.02

0.00

0.03

其他房地产业

--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317个,从业人员1245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11.33%和124.32%。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租赁业占22.40%,商务服务业占77.60%。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租赁业占28.11%,商务服务业占71.89%(详见表4-14)。

4-14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317

1245

租赁业

71

350

商务服务业

246

895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68%,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外商投资企业占0%。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8.39%,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外商投资企业占0%(详见表4-15)。

 

4-15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317

1245

内资企业

316

1225

港澳台投资企业

0

0

外商投资企业

0

0

其他统计类别

1

20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0926.76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310.06%。其中,租赁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1498.34万元,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9428.42万元,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97.02%和610.0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30777.92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1810.25%。

2023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2617.74万元,比2018年增长185.09%(详见表4-16)。

 

4-16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万元)

负债合计

(万元)

营业收入

(万元)

合 计

40926.76

30777.92

32617.74

租赁业

11498.34

6813.56

10370.30

商务服务业

29428.42

23964.35

22247.44

 

注释:

[1]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2]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五号)

       ——第三产业基本情况之二

 

                         

成安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30日)

 

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县第三产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277个,从业人员1177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33.73%和139.71%。其中,企业法人单位273个,从业人员1124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45.57%和134.66%(详见表5-1)。

 

5-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273

1124

研究和试验发展

11

49

专业技术服务业

42

247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220

828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外商投资企业占0%。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外商投资企业占0%(详见表5-2)。

 

5-2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273

1124

内资企业

273

1124

港澳台投资企业

0

0

外商投资企业

0

0

其他统计类别

0

0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9283.22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131.82%;负债合计18703.53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291.57%。

    2023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3804.90万元,比2018年增长192.66%(详见表5-3)。

 

5-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万元)

负债合计

(万元)

营业收入

(万元)

合 计

69283.22

18703.53

63804.90

研究和试验发展

3056.26

1385.65

3899.11

专业技术服务业

4804.96

729.81

4833.28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61422.01

16588.07

55072.51

 

 

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34个,从业人员1831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77.78%和1162.76%。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6个,从业人员193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500%和132.53%。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2502.79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2793.51%;负债合计3750.43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3967.71%。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411.55万元,比2018年增长344.30%。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3000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25.02%。本年支出(费用)合计3000万元,比2018年增长412.12%。

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法人单位156个,从业人员666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4.71%和17.46%(详见表5-4)

 

5-4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154

629

居民服务业

56

273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68

253

其他服务业

30

103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详见表5-5)。

 

5-5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154

629

内资企业

154

629

港澳台投资企业

0

0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250.25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0.84%;负债合计804.58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73.55%。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306.14万元,比2018年增长23.23%(详见表5-6)。

 

5-6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万元)

负债合计

(万元)

营业收入

(万元)

合 计

5250.25

804.58

8306.14

居民服务业

1191.86

42.45

2028.79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2687.77

613.04

4327.90

其他服务业

1370.62

149.10

1949.45

 

 

四、教育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教育法人单位263个,从业人员6140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86.76%和30.50%。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138个,从业人员4862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87.50%和11.51%。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教育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2443.96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24.26%;负债合计2059.39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52.45%。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565.32万元,比2018年增长202.02%。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100000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23.48%。本年支出(费用)合计60000万元,比2018年增长61.13%。

五、卫生和社会工作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卫生和社会工作法人单位51个,从业人员2142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37.84%和22.33%。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24个,从业人员1758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7.69%和8.92%。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卫生和社会工作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149.85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132.35%;负债合计4817.76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151.76%。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772.63万元,比2018年增长327.00%。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33000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11.26%。本年支出(费用)合计33000万元,比2018年增长29.23%。

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129个,从业人员553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18.64%和-4.66%。其中,企业法人单位124个,从业人员410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25.45%和-11.26%。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892.79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168.77%;负债合计459.69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586.10%。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643.21万元,比2018年增长158.27%。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959.2万元,比2018年末下降72.4%。本年支出(费用)合计1099万元,比2018年下降6.2%。

七、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3年末,全县共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法人单位470个,比2018年末增长-1.88%;从业人员8879人,增长29.81%。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本年支出(费用)合计251000万元,比2018年增长101.21%。

注释:

[1]本公报中的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不包括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2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六号)

      ——部分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成安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30日)

 

    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等新兴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末,全县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7,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2.69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2,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 11.76%;高端装备制造业 1,占5.88 %;新材料产业7 ,占41.18 %;生物产业 2,占 11.76%;绿色环保产业5 ,占 29.41%。

(二)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末,全县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2个,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6.67%。

二、高技术产业

(一)高技术制造业

2023年末,全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1 个,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的0.78 %

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R&D(全称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R&D)经费支出178.4万元,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为0.4%。

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5件。

(二)高技术服务业

2023年末,全县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2个,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6.67%。其中: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2个,占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00%。

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92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50.46%。

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2023年末,全县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212个,从业人员809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086.86万元。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数字产品制造业16个,占7.55%;数字产品服务业31个,占14.62%;数字技术应用业120个,占56.60%;数字要素驱动业45个,占21.23%。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数字产品制造业113人,占13.97%;数字产品服务业98人,占12.11%;数字技术应用业404人,占49.94%;数字要素驱动业194人,占23.98%。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中,数字产品制造业3461.48 万元,占19.14%;数字产品服务业3457.56万元,占19.12%;数字技术应用业6163.02 千元,占34.07%;数字要素驱动业5004.80万元,占27.67%。

四、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

2023年,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35个,2018年增长218.18%,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6%。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906人年,2018年增长367%。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46673万元,比2018年增长603.52%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为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分行业R&D经费支出及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详见表6-1。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9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3件,分别2018年增长231%和77%;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24%。

 

 

 

6-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

R&D经费支出及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

 

R&D经费支出

(亿元)

R&D经费与营业

收入之比(%)

合 计

4.67

1.29

采矿业

--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

--

其他采矿业

--

--

制造业

4.67

1.29

农副食品加工业

0.03

0.00

食品制造业

--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

烟草制品业

--

--

纺织业

0.03

0.01

纺织服装、服饰业

--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

家具制造业

--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0.02

0.03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0.01

0.01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0.15

0.02

医药制造业

0.02

0.04

化学纤维制造业

--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23

0.01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0.05

0.00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

金属制品业

3.53

0.03

通用设备制造业

0.32

0.02

专用设备制造业

0.21

0.03

汽车制造业

--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

其他制造业

--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0.07

0.01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

 

 

五、文化及相关产业

2023年末,全县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314个,从业人员1558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32.5%和17.8%;资产总计29298.5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148.8%。

2023年末,全县共有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307个,从业人员1418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33.5%和18.4%;资产总计28335.1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241.9%;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457.9元,比2018年增长-4.3%。

2023年末,全县共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含社团)法人单位7个,从业人员140人,分别比2018年末持平和增长12%;资产总计963.4万元,比2018年末下降72.4%;本年支出(费用)合计1166.9万元,比2018年下降4.8%。

注释:

[1]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精神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绿色环保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海洋装备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领域。

[2]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3]高技术制造业:按照《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高技术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中R&D投入强度相对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6大类。

[4]规模以上服务业:是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个行业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3个行业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4个行业小类;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个行业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5]高技术服务业:按照《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高技术服务业是采用高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包括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和其他高技术服务等9大类

[6]数字经济:按照《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数字经济产业范围包括01数字产品制造业、02数字产品服务业、03数字技术应用业、04数字要素驱动业、05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5个大类。其中,01-04大类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

[7]研究与试验发展:是指为增加知识存量(也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设计已有知识的新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系统性工作,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3种类型。

[8]文化及相关产业: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范围包括:一是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活动;二是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活动。

[9]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附件下载:

成安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