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安县农业和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

发布日期: 2021.10.12 索引号: 00062117-3-0307-2021-1000
发布机构: 农业农村局 文号:
主题 词: 农业、林业、水利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成安县农业和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乡村振兴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总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引,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力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设稳定高效的粮食生产基地,保障口粮绝对安全;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保障重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促进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绿色循环农业;依靠科技支撑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补齐农村基础建设短板,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二、工作目标

一是在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上求突破。坚持底线思维,确保粮食安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着力稳定粮食生产。“十四五”时期,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2万亩,打造高标准农田20万亩。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机遇,大力发展以粮食、蔬菜、棉花、水果、食用菌等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扩大草莓、黄秋葵、双孢菇、特色小麦、水培蔬菜等特色产品种植规模。大力扶持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和提升全县规模化种植面积。开展标准化养殖场创建工作,推动养殖业转型升级,提高市场供给能力,保障和稳定肉、蛋、奶的正常供给。继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争取力度和农机深松作业普及力度,进一步提升全县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农业机械化生产先进示范县。

二是在农业产业品牌壮大上求突破。坚持规模开发,增强产业竞争力,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在稳定生产、调整结构、培育品牌等方面创新突破,进一步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现代化生产经营链条,发展万亩秋葵示范园区、特色菌菇产业园区、彩色小麦新品种产业化繁育生产基地等规模性示范园区。加强农产品认证,“十四五”期间,在草莓、棉花基础上,力争把黄秋葵、双孢菇打造为地理标志农产品,进一步提升公共品牌的影响力。

三是在农业绿色发展上求突破。坚守土壤、水、气生态资源保护红线,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产业体系。1.实施季节性休耕项目,争取每年实施面积4万亩以上,每亩补助500元,亩平均节水140-160立方米。2.实施小麦节水品种及配套技术推广补贴项目,争取每年实施面积5万亩以上,亩均减少浇水1-2次,亩平均节水40-50立方米。3.实施旱作雨养种植试点项目,主要种植杂粮和经济作物,每年实施面积2.5万亩以上,每亩补助800元,亩平均节水220方。

四是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上求突破。着眼于补齐农村基础建设短板,继续提升薄弱项目,尤其针对群众期盼彻底解决的事项,如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及二次发酵处理、街巷硬化、绿化与美化等,有针对性做进一步的提档升级,确保乡村生态达到宜居标准。“十四五”期间,继续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迈上新的台阶。建立完善农村垃圾污水、卫生厕所、村容村貌治理体系,长效管护机制全面落实,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生活富裕,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重点在高铁沿线、高速沿线、县城周边、园区周边和乡镇政府所在地选树一批村庄,循序渐进、持续用力,确保每年推荐一批省级美丽乡村。继续巩固提升红色小镇建设水平,完成草莓小镇等特色小镇打造,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五是在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发展动力上求突破。全面落实新土地管理法,深入推进承包地、宅基地、农村经营建设用地“三块地”改革,更多地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继续加大集体经济“消薄”力度,巩固已有整治成果,大力培育特色富民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连片建设美丽村庄,示范带动乡村振兴水平整体提升。“十四五”末,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再上新台阶,收入超20万元以上的村过半,力争培育一批收入超100万元以上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