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务信息 > 图片新闻
当前,我县31万亩玉米陆续进入生长关键期。县农业农村局聚焦病虫害防控与产量预估,依托无人机规模化飞防和科学测产等科技手段,全力保障秋粮稳产丰收,助力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在大堤西村的千亩玉米种植基地,植保无人机正沿预设航线低空飞行,将雾化药剂均匀喷洒于玉米叶片。种粮大户滑振江站在田边,对高效作业的无人机连连称赞。滑振江说:“以前人工打药,一亩地成本30多元,还容易出现漏喷、重喷。现在无人机一天能作业200多亩,每亩成本降低10元,农药利用率更高,今年玉米长势明显好于往年。”
目前,我县玉米已经进入灌浆成熟期,正值玉米螟、褐斑病等病虫害高发和防控关键阶段,防治效果直接关系秋粮产量。县农业农村局提前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勘察不同地块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土壤肥力,为每片玉米地定制专属药剂配方。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李艳萍说:“无人机配备GPS定位与雷达避障系统,能将农药雾化成50至100微米的雾滴,精准覆盖玉米叶片正反面。通过这种精准作业模式,农药利用率较传统人工提升35% 以上,可将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控制在 5%以内。”
在做好病虫害防控的同时,县农业部门同步启动玉米实地测产工作,为秋粮丰产“精准把脉”。在大堤西村的玉米测产现场,技术人员按照 “五点取样法”,在地块中选取5个代表性采样点,逐一测量株距、行距,统计每亩株数,再随机抽取20株玉米,仔细数算每穗粒数、测量千粒重,最后通过专业测算公式得出理论产量。李艳萍说:“从测产初步结果来看,今年成安县玉米平均亩穗数可达4680穗,每穗粒数约484粒,千粒重325克,平均亩产预计达625公斤。”
下一步,县农业农村局将持续跟踪玉米生长情况,根据测产数据为农户提供针对性的后期管理建议,同时加快推进玉米地块的飞防作业,确保秋粮应收尽收、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