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稳住经济的五条环保政策措施》解读
一、为什么出台《关于稳住经济的五条环保政策措施》?
为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努力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结合我县实际,认真研究提出生态环境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稳住经济大盘的具体措施,起草了《关于稳住经济的五条环保政策措施》。
二、《关于稳住经济的五条环保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关于稳住经济的五条环保政策措施》共包括五条,分别是:实施激励性生态环境绩效分级制度、实施“刚柔并济、审慎罚款”生态环境帮扶执法、实施“三个禁用”管控措施、扎实做好环评服务、开展环保服务“三送两进一帮扶”活动。
三、什么是绩效分级?
绩效分级,是指按照“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的原则,根据企业有组织排放水平、无组织排放水平、监测监控水平、环境管理水平、运输方式等将企业分成不同的绩效等级,根据绩效高低,采取差异化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
四、实施激励性生态环境绩效分级制度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在落实生态环境部《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1年修订版)基础上,在重点行业差异化绩效分级指标体系中,增设单位污染物排放量税收贡献、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两项激励性指标,结合各项指标与行业平均水平对比情况,分别给予一般性激励政策和重点激励政策。
五、实施激励性生态环境绩效分级制度具体包括什么?
激励性生态环境绩效分级制度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单位污染物排放量税收贡献或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给予一般性激励政策,在生态环境绩效晋级评价过程中,如部分环保指标暂未达到晋级标准,可先按高一级别实施绩效管理,半年内环保指标达标后正式晋级;二是对单位污染物排放量税收贡献或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以上的企业,给予重点激励政策,在生态环境绩效晋级评价过程中,如部分环保指标暂未达到晋级标准,可先按高一级别实施绩效管理,一年内环保指标达标后正式晋级。
六、什么是单位污染物排放量税收贡献、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
单位污染物排放量税收贡献: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每排放一公斤污染物,产生的纳税额。单位污染物排放量税收贡献=纳税额/污染物排放量,单位为万元/公斤。其中纳税额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契税、车船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环境保护税。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是企业当年用于研发投入的金额占其年度营业收入的比值。其中,研发投入是企业自主研发、合作研发、集中研发费用+委托境内机构或个人进行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80%+允许加计扣除的委托境外机构进行研发活动发生的费用。营业收入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和其他收入。
七、实施“刚柔并济、审慎罚款”生态环境帮扶执法是怎么要求的?
此条措施主要内容是:今年二、三季度,生态环境执法采取告知、提醒、帮扶方式,督促企业自觉落实主体责任,主动、规范、全面自查整改环境隐患,将管理水平晋档升级、提高层次。坚持刚柔并济,严格执行“轻微不罚、初犯不罚、非恶意重大不罚、非主观故意不罚”和“恶意违法严惩重罚”差异化帮扶执法要求。其中,轻微不罚是指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首次不罚是指初次实施违法违规行为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非故意不罚是指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且主动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八、实施“三个禁用”管控措施包括哪些方面?
立足减少停产限产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的影响,今年二、三季度,除恶意违法和存在重大环境风险隐患情况外,污染管控措施禁用限产、停产、停工手段,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项目正常施工前提下开展问题整改。
九、扎实做好环评服务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提前介入园区规划环评的编制工作,主动服务,为提高规划环评的编制进度提供帮助。属于省、市生态环境局审查的规划环评,在规划环评编制完成后,积极协调帮办,为园区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支持。
十、什么是“三送两进一帮扶”?开展环保服务“三送两进一帮扶”活动主要包括什么内容?
“ 三送两进一帮扶”是生态环境系统帮扶企业提升环境治理水平、满足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环保需求、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具体举措,即进企业、进基层,送法律、送政策、送技术活动。
主要内容是:组建高水平生态环境专家队伍,常态化深入企业和基层一线,送法律、送政策、送技术,对34家重点排污企业开展巡回指导、精准帮扶,破解企业污染治理难题。成立帮扶组对头部企业、重点利税企业、规上企业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对帮扶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不做笔录、不罚款、不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