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历史名人

成安本籍人物之一戴德、戴圣、黄泓、慕容俨、王明、王广渊、侯服、李果、袁魁、冷于冰、张沆度、池 录、黄金诏、赵宗、王梦熊、 耿长江、韩体乾、李兰、李鹤云

  • 信息来源:成安县人民政府网
  • http://www.chengan.gov.cn 
  • 发布时间:2019-01-21

  

 

 

 

 

 

 

成安县本籍人物之一

 

戴德、戴圣(西汉)

 

    戴氏原为春秋时子姓,宋戴公后裔,以祖谥为氏。传至戴德,世居魏郡斥丘(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即今成安县北乡义村。

    戴德,字延君,号称大戴;侄戴圣,字次君,号称小戴。汉宣帝时均立为博士。戴德官至信都王(刘嚣)太傅;戴圣官至九江太守。同受《礼》于后苍,曾选集古代各种礼仪论著,辑注成儒家经典《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为西汉今文礼学“大戴学”、“小戴学”的开创者。故《三字经》中有“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之说。

《礼记》为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其中有《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篇。是长时期积累起来的繁富的礼制。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思想、仪礼、官制、器物等方面的重要典籍。

汉初,秦始皇焚书,《礼》不得传,唯有高堂生能言讲。遂传《仪礼》十七篇于萧奋,萧奋传之孟卿,孟卿传之后苍,后苍传之戴德。后又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有关礼仪的学说共二百一十四篇。戴德删其烦重而记之为八十五篇,辑成《大戴礼记》(今残)

现在所传的《礼记》为戴圣著《小戴礼记》或称《小戴记》。

    戴圣于西汉宣帝时,曾以博士的身份与当时著名文人、学士施仇、梁丘临、欧阳地余、刘向等在石渠阁参加汉宣帝主持召开的评定《五经》同异的御前会议,论定并博采诸家礼说,辑四十六篇为《小戴礼记》。汉末,马融传小戴之学,并增补三篇共四十九篇,即今本《礼记》。

 

 慕容俨(南北朝)

 

    慕容俨,南北朝时成安人,字恃德,是西晋鲜卑族首领慕容的后裔。容貌出众,精通兵法,善骑射。北魏正光年间,河间王元琛率军救寿春,任命慕容俨为左厢军主,屡立战功。孝昌年间,尔朱荣授慕容俨为京畿南面都督、北育太守。时宋带剑谋叛,慕容俨出其不意率兵一举将其擒获,又建战功,封强弩将军,后改积射将军。尔朱荣败后,慕容俨归附高欢,在其部下以功勋卓著历封安东将军、东雍州刺史。北齐天保初年,西魏郭鸾率兵前来攻伐,慕容俨据守阻敌,又建功勋,进号镇南将军,并授开府仪同三司之职。

    南梁清河王率兵侵犯郢城,来势凶猛难挡。文宣帝急忙召集众臣商议,需要一个忠勇过人者前去镇守,众臣一致推举慕容俨。慕容俨至郢城,梁大都督侯?、任约率水陆军并力围攻。慕容俨临危不惧,调兵遣将,加强防御的同时,率步骑兵出城奋击,大破敌军,斩侯?骁将张白石。后城中粮食渐少,而粮运又阻绝,慕容俨与将士同甘共苦,情同手足,因此从正月一直守至六月,众皆无异志。梁敬帝萧方智见久攻不下,于是向北齐请和。慕容俨奉诏回京,此时他已是憔悴不堪,文宣帝拉着他的手慨叹说:“观爱卿容貌,朕不复相识,自古忠烈岂能过此?”于是进爵为义安王,出为光州刺史,卒于任上。

   

刘皇后(五代•后唐)

 

    五代后唐庄宗皇后刘氏,魏州成安北乡人。唐末五、六岁时,被晋王李克用裨将袁建丰掳走,献给晋王妃曹氏做侍女。李克用死后,曹氏所生之子李存勖继晋王位。次年某日,曹氏到李存勖居处,饮宴中,命所带侍女吹弹歌唱,以助酒兴。此时的刘女年已及笄,不仅笙吹得好,歌唱得好,而且颇有姿色,存勖很是喜欢,曹氏便将刘女赐与他。

    刘氏得此幸运,自是欢喜,便千方百计讨好李存勖。更幸运的是刘氏生了一个儿子,李存勖认为很像自己,十分喜爱,从此刘氏得以专宠,征战10余年,诸嫔妃中唯有刘氏跟随左右。

    刘氏的父亲刘叟,是位乡村医生,自号刘山人。自与女儿失散后,一直在千方百计寻找,一个偶然机会得知女儿已经富贵,便去魏州邺城相认。此时李存勖已在魏州称帝,仍用“唐”为国号,史称后唐庄宗。时有三位夫人,刘氏位列第三,她一心想争宠当皇后,正忌讳自己出身寒微,恰此时父亲来认,竞将心一横,怒道:“我离开家乡时,父亲已死于乱兵,我扶尸痛哭一阵才走。你是哪里来的庄稼老汉?竟敢冒充?”随命门卫将刘叟乱棍打走。

    刘氏用手段终于如愿当上了皇后。她幼年备受贫苦,现今虽有一切享受,仍热衷于积聚财宝。她派宫监内使到外面做生意,对于四方献给朝廷的贡品都一分为二,一半归皇帝,一半纳入后宫。而庄宗自灭后梁以后,也志意骄怠,使国势渐衰,内乱频起。同光三年(925),宰相豆卢革因军费支绌,请求发内府金银犒军,刘后竟然不肯,将士闻之皆有离心。

    郭从谦反叛,庄宗中流箭,伤势很重,口渴思饮,刘氏派人送了些饮料,自己却只顾收拾财宝,准备逃命。庄宗因流血过多而死后,刘后连最后一面也不见,将金银财宝用袋子装在马背上,与庄宗弟弟李存渥一起逃走,路上二人竟然通奸。她的儿子李继岌因军队瓦解,自缢而死。她逃到太原,乃削发为尼。公元926年,李克用的养子李?做了皇帝,派人到太原赐刘后死,刘后方悔道:“我弃父背夫,是罪有应得!

 

王明(北宋)

 

    王明,字如晦,成安城内人。后周末,历任清平、郾城、鄢陵县令,在这三县均有政绩。宋初,任荣州知州,以清廉、干练,升任左拾遗之职。

    开宝三年(公元970),宋太祖用兵岭南,王明任随军转运史。他用巧计打下贺州,又与潘美等平广州,以功升秘书少监,为岭南转运副史。他严格要求部下,要体恤民间疾苦,凡没有名科的征敛,一律奏请皇上免除。因治理有方,升任韶州刺史。

    开宝七年(公元974),太祖即将用兵南唐,以王明为黄州刺史,随后又为池州至岳州江路巡检,以战绩升都部署。王明计袭南唐大将朱令?,将其擒获,金陵遂下,南唐亡。王明被召为右谏议大夫,判三司事,后官至礼部侍郎。契丹骚扰边境,朝廷派王明出知真定府,敌见这位文武全才守边,料不能得逞,遂退兵而去。王明卒年73岁。

 

王广渊(北宋)

 

    王广渊,字才叔,成安县城内人,系王明曾孙。宋庆历年间,他将王明所著《家集》献于皇帝,宋仁宗念其先祖王明功绩,封王明后人官职,广渊让于其弟广廉。他自己刻苦攻读,不久考中进士,授大理法直官,负责编排中书文字,裁定御史十卷,受到仁宗嘉奖。神宗时,王广渊任齐州知州,到任时恰逢春播季节,而当地百姓却十分穷苦,一些富户趁机兼并土地,大放高利贷。广渊向上级要求,从上交的钱帛中留下50万,以低息贷给贫民,不仅解了百姓燃眉之急,还可年获息25万。当时正在实行变法的宰相王安石认为此法可用,并认为广渊是个人才,于是调至京城,准备委以重任。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吕公著等闻知,为削弱革新派力量,阻挠变法,就查访王广渊的历史,以其旧事将其弹劾。这时,恰遇地方官刘庠违背朝廷新法法令,不向农民散发青苗钱,王安石奏明皇上,改派王广渊到河东,提升为宝文阁待制,任庆州知州。以后又升为龙图阁直学士。卒年60岁。逝世后,朝廷追赠为谏议大夫。

 

候服 ()

 

侯服,明成安岁贡。任即墨县丞时,值朝廷命地方政府以银买米,有皇亲继宗、显宗兄弟二人欲揽下此事,想从中大捞一把。但又担心正直的侯服,就派使者给侯服送钱贿赂他。不料侯服不吃这一套,拒不收钱。使者完不成使命,竞训斥起侯服来。刚正不阿的侯服就命衙役将使者打了一顿板子。继宗恼羞成怒,就嘱某观察使找了个罪名,要将侯服治罪流放。其子侯琛击鼓诉冤,被下到牢狱。继宗又贿赂当事者,要他们严刑逼供。但侯琛拼命一呼,刑具竟然折断。如是者达7次。问官心中害怕,只得具实上奏。皇帝英宗得知此事后,对李文达说:“皇亲怎么能这样呢?”于是剥夺了继宗的官职,其党羽也被治罪。侯服经过此事后,不愿做官,便辞职回乡,老死于家中。

   

李果()

 

    李果,字尚用,明景泰元年(1450)成安举人。担任平阳通判,分理易州。当地有豪强,经常做恶,不思悔改。李果将利害祸福讲给他们听,提出做恶者必无好下场,使其幡然醒悟,改恶从善。李果任杭州同知期间,组织民众修筑湖堤,以防备水患,百姓非常感激,有“开湖伟绩千秋利,捍海高名万古传”之诗来赞扬他。后升任济南知府。他一生多有著述,详情见《文化卷》。

   

袁魁()

 

    袁魁,字子选,成安史庄人,生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隆庆二年(1568)20岁时中进士,任阳曲县知县,断案办事非常老练,就象已有多年经验似的。晋王倚仗势力强占民田,派丁派夫供自己使役,官吏们都不敢过问。袁魁到任后,不惧豪强,查退他强占的民田2万亩,民夫300名。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后来终因为秉性刚直,不能与世俗同流而被罢官回乡。老死于家中。

   

冷于冰()

 

    冷于冰,字不华,成安城内西街人。自幼聪颖,读书目下十行。为人正直,写一笔好文章。他在京城曾为一位姓赵的公子写了一篇20岁寿辰的寿文,受到世人的称赞。相国严嵩听到后对他非常器重,被聘为幕客,大小事都要与他商量。御史张?,因山西出现严重荒旱而报请皇上紧急赈灾,并指责严嵩知情不报,封锁皇帝视听。严嵩又急又恨,命冷于冰草疏为他辨护,并诬告其谎报灾情。于冰为了山西百姓的利益坚决不干,严嵩大怒,对他进行威胁。于冰不屈,告辞回家。为免于严嵩的迫害,便隐于他乡为道。清乾隆年间,有名李百川者,以冷于冰为主人公,创作了长篇小说《绿野仙踪》。

   

张沆度()

 

    张沆度,字鹤樵,北鱼口村人,生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自幼聪明好学,写一手好文章,别具风格,不同一般,从不受旧学的束缚。他尤其善于书法。曾写杜甫的诗秋兴八首,刻在石上存藏在家中。

    张沆度14岁中秀才;18岁嘉庆辛未年(1811)中举人;道光九年(1829)中进士。授任翰林院庶吉士。

    后受命盘查仓库。这种事向来是由前任和后任通融交接互分好处的事,名为盘查,实际上只走走过场。但他偏要认真盘查。查到一半,当权者怕查出弊端,疏通主管部门撤销

了他的职务。张沆度看透官场不可为,便慨然弃官。后为正定阜平书院山长,从事讲学授业。数年,郁闷而卒。

  

   ()

 

    池录,字采臣,城内东街人,幼年读书,过目成诵。后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去到天津跟某画师学画。他努力学习潜心研究,不几年便学成了一手好画,就靠画画来维持生活。  他对花卉、人物无不擅长,尤其精于画竹、兰。求画的常摩肩接踵,得到他的画都视为珍宝。他生性旷达,不重钱财,所以作画数年仍然一贫如故。晚年回到故里也是孓然一身,  潦倒终生。

  

 黄金诏()

 

    黄金诏,字纶甫,北郎堡人。天资聪明,喜好读书,善写文章,他的书法尤其精湛,很多人临摹效仿。年纪不大就得中秀才,同治元年(1862)为拔贡。与堂兄金科分家数年后,兄家衰败,借债累累,正此时兄又死去,留下两个幼小的侄子。金诏便为哥哥经管家业,教导侄儿。来讨债的,用自己的钱代为偿还。经他数年代为经营,家业复旧如初。

    同治二年(1863),北郎堡村数次遭到土匪的蹂躏,被杀者数十人,房屋也被焚烧破坏,惨不忍睹。金诏便与族兄金策及乡亲赵炳、杨元吉商议,筑寨防匪,数十天完工。土匪又来掠抢时,邻村遭难,而北郎堡村得保安全,百十邻村人前来避难的也得以保全。因此,乡亲父老对黄金诏等的义举大加赞扬。

    金诏晚年学医,尤其精于咽喉病的治疗,来家求医的络绎不绝。还经常舍药给患者,经他施舍不知治好了多少病人。乡邻们为表对他的感激,特送“惠孚桑梓”门匾一块。

   

赵宗?(清~民国)

 

    赵宗?,字和斋,城内东街人。幼年孤贫,只靠母亲为人缝缝剪剪维持生活,一日三餐难得温饱。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母亲仍然供他读书。不幸母又去世,他痛不欲生,遂弃学到县衙任户科书办。在职其间,克勤克俭,忠于职守,常常受到知县戚朝卿的嘉奖,并为他上表请以太学生作为奖励。

    有乡人某甲,常受其邻人某乙欺侮。于是某甲与宗?商量,欲将某乙陷害入狱,事成之后愿以重金相谢。赵宗?听后大怒,当面大骂某甲,说:“我虽然贫穷,岂能做那负心不义之事。”某甲落了个伤脸,灰溜溜地走了。

    赵宗?一生常为人排难解纷做了许多好事。晚年他得了痿疾,脚不能走路,邻里之间有了争执或有什么疑难常到家找他评理和解决。经他评解,无不欢悦而罢。卒年60岁。

   

王梦熊(清•1843~民国•1919)

 

    王梦熊,字谓岑,县城内人。幼年聪慧,日读万言,乡里间都视之为神童。稍大,便到京都求学,拜师于中丞倪豹岑。由于学业优异,老师对他非常器重。16岁参加童子试,夺得第一名,成为生员。同治元年(1862)中举人。同治四年、同治十年皆予举荐,但未被受纳,遂不再参加科考,以知府需要而到河南。在河南历办固始、赊旗、禹州诸地专卖事务,均立大功。适值郑工石桥决口,开、陈所属十几个县洪水遍野,人民离居逃荒。于是就派王梦熊到朱仙镇去办理扶民救灾事宜。救灾中他悉心募捐筹款,施粥赈衣,日夜不息。历经10个月,救活人数达10余万,遂升任归德知府。在任期间一向听断明决,并为文正书院捐款以做其膏奖,诸生感激特刻碑纪念。后调任怀庆府,仍是爱民勤政,廉洁奉公。民间因争水利械斗连年,梦熊到后,据理剖断,使多年的纷争得到解决。升道员,任善后支应局总办。又以江苏、安徽、河南三省围剿涡阳土匪有功,保加二品顶戴。

    1900年庚子之变(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中丞裕寿泉派兵勤王,王梦熊负责筹饷运械,相倚如左右手。又因筹办嵩武军饷有功,加一品封典,为荣禄大夫,署理粮储盐法道。他在河南整顿通省车马,筹办学堂、巡警,改良监狱,并为百姓裁减浮派,办了许多实事,被保举加按察使衔。河南巡抚又表奏朝廷,请王梦熊署理开、陈、归、许、郑河务兵备道,王不辞辛苦,在工地率领官役大力巩固堤防,使黄河安全度过伏汛,立下功绩。陆军部又表奏请其调查河南陆军财政局会办,河南巡抚复委托其总办陆防军械局,均很好地完成了使命。王梦熊以干练著称,朝廷正待委以重任,他却急流勇退,以父年老而弃官还乡。回原籍后,仍遵循乐善好施的家风。卒于民国8(1919),享年77岁。

  

 耿长江(18431926)

 

    耿长江,字德盛,道号明恩(因传佛道,故有道号),北鱼口村人。幼年聪明伶俐,母亲勉励他说:“我们家世代书香,家中藏书甚多,不可不读。”16岁上失去了父亲,加重了他的家务负担,遂半耕半读。闲暇时学习医术,因以济世救人。日久天长,医术精通。并得高人传授专治疔毒,一经治疗,立见奇效。一日,南彭留村一人得了疔疮非常严重,请耿长江前去诊治。耿诊后说:“再晚一时,性命难保。”说着便立刻给他开刀做了手术,不几天即痊愈。

    晚年,医术更精,被他治好病的人数不胜数。而且不论贫富,有请必到。因此在他庭前总是车马盈门。年老体衰不能出诊后便让他的四子廷梧代为诊治。

    宣统二年(1910),他劝各村栽树。在他的倡导下,北鱼口村东沙地栽植了许多树木,除桃、梨、杏、李等果树外,遍栽柳、榆。民国9(1920)大旱,夏无收,秋无禾,村民采树叶砍树枝救活了这一方百姓。栽果树的人家更是发了家,由赤贫而达小康。民国15(1926)八月病卒,享年84岁。

   

韩体乾(?1920)

 

    韩体乾,字健臣,西姚堡村人,成安县最早的同盟会员和国民党员,民国初成安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三烈士之一。他秉性刚直,幼有大志。稍大,入家庭私塾读书,受父兄教导,文章豪洒与众不同。应童子试为全县冠军。后被选为拔贡。但他追求革命新思想,鄙视科举。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热烈渴求新知识,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学校。求学时经王祯介绍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即在天津搞秘密工作。民国元年(1912),被选为直隶省议会议员,在议会宣传革命道理。复在成安县设立国民党支部,充任部长。积极开展工作,发展党员,全县入党人数约五、六百人,使全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空气大为高涨。他又在本村创立义兴工厂,注重民生主义,使工人们也能明了革命。在任县劝学所所长后,锐意扩办学校,振兴教育。

    民国6(1917),直隶省省长曹锐专政,仇视国民党,密令各县县知事,捏造事实,罗织罪名,陷害国民党员。成安县知事林蓬春贪婪成性,为讨好上司保住纱帽,密令逮捕韩体乾和其他著名党员。事泄,韩体乾弃家丢职潜逃湖南,投效军界3年,始终未忘宣传革命。民国9(1920)农历七月间因事回乡,被林蓬春侦知,以扰害治安罪解至天津高等审判厅。数次严刑审讯,未查出任何实证,遂用毒药秘密毒死狱中。

   

李兰(18851920)

 

    李兰,字香亭,成安县城内北街人,民国初成安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三烈士之一,生于1885年。天性勇猛,自幼不避危险,常与小伙伴比量武力。稍大,入学读书,他不畏权贵,抱着改革封建政治的思想,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保定警务学校,以期增加新政知识。正好遇同盟会有会员在保定秘密工作,有此机会非常高兴,遂托张纪五介绍加入同盟会。入会后在警务学校秘密开展革命。毕业后任成安县警察教练员,便乘机对警士宣传革命,使他们认清政治的腐败。又在县城内设立恒丰书局做为秘密机关,藉以联络各小学教员、学生,输入革命思想。民国元年(1912),李兰在本县国民党支部充任交际股干事。二、三年间,由于诸党员的共同努力,使全县人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大为提高。到直隶省长曹锐专政时,对国民党三民主义极力反对,密令各县知事设法严惩。县知事林蓬春素知李兰为国民党干员,便将他诱至县署,声称奉令逮捕,遂即将他入狱。至民国9(1920),将他与韩体乾同时解往天津,一并毒死于狱中,时年35岁。

 

李鹤云(18831920

 

    李鹤云,字冲霄,后杨寺村人,民国初成安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三烈士之一。性沉静,有毅力,自幼喜爱读书。稍大,受父兄教诲,议论超群,常阅读历代史学,批评政治得失,因学业好,他被选为廪膳生,参加府试,名列前茅。但平素鄙视功名,遂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考入保定师范学校,以期研究新学,改革政治。适值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有会员在保定秘密工作,经张纪五介绍加入同盟会。入会后,在学校秘密宣传革命。毕业后任丰县高等小学教员,在讲课时也给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宣统三年(1911),任成安县高等小学校长,在校内设立秘密工作机关。于民国元年(1912)充任本县国民党支部宣传股干事,从事宣讲革命工作。获悉曹锐通令逮捕革命党后,遂逃往北平。当得知韩体乾、李兰等被捕解往天津,竟被毒死狱中这一惨痛消息后,心中大为不平。遂潜赴天津,欲炸死曹锐,为韩、李诸同志报仇。但由于曹锐防卫过严而无从下手,因此气愤填胸,肝气大发,竞死于天津客栈。时年37岁。